English

减少黄河中上游灌溉用水

1999-01-26 来源:光明日报  我有话说

编者按:黄河断流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关注。本版去年12月29日刊发的《“四江”扬水进“两湖”》一文,社会有一定反响,有些人专门写文章参与讨论。本期选发一篇,以飨读者。

沈显生黄河自1972年首次出现断流以来,几乎每年的断流时间逐渐延长,仅1996年,黄河下游农业损失达98亿元。黄河中上游地区每年从黄河中提水量已占黄河总水量的约60%,居世界河流首位。所提的水中,用于工业和城市用水的,基本上用后还能流入黄河,损耗不是太大;而用于农业灌溉的水,由于蒸发和蒸腾量巨大,加上多风干燥的气候,农业植被和现有的天然植被固定大气水分的能力极低,这些水汽大多随气团流向外地,不能形成降水返回黄河。在某种意义上说,中上游大量的农业灌溉用水,是导致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解决或缓解黄河断流的主要措施之一,是加强整个黄河流域的植树造林,大力发展生态林和经济林。据历史地理资料,黄河流域在古代曾有过森林,并分布有黄河象;陕西北部的毛乌素沙漠至少在唐朝还是水草丰盛的地区,当时的生态系统相当稳定。从我国目前植被分区来看,黄河流域有4种植被区域。在合作市、延安市至太原市一线以南地区,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;在西宁市、白银市、银川市至临河市一线以东,为温带草原区域;在西宁市、德令哈市至阿尔金山一线以北,为温带荒漠区域;此线以南,为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。应根据各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,在黄河全流域大力保护和营造植被,以加强水源涵养,减少水土流失,调节气候,增加降水,这是解决断流的生态学措施,也是根本措施。同时,在黄河中上游地区限制或缩小耗水多的种植业规模,适量发展畜牧业,大力发展密源、果类、纤维、油料和药材(仅地上部分入药)等经济林和生态林。中上游地区节约的水源可用于下游发展农业,因下游土壤肥沃,经济效益较高。过去那种上游地区因灌溉增产,而下游地区因缺水减产的局面,从整体上讲得不偿失。

如果黄河中上游地区今后仍继续扩大农业灌溉面积的话,既使实施扬“四江”(金沙江、澜沧江、怒江、雅鲁藏布江)水进“两湖”(鄂陵湖、扎陵湖)的设想工程后,也不能保证彻底解决黄河断流问题。虽然“四江”水北调的正效益巨大,负效益较小,但对三峡和葛洲坝电站发电量会有影响,同时因水源来量减少,会使三峡水库富营养化上升,也会使长江对沿江各大城市污水排放的稀释作用有所降低。尽管长江淡水资源过剩,但如何调配必须从生态、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的效益综合考虑。

要彻底解决黄河断流问题,除了采取植树造林种草的生态学措施和改善产业的宏观布局外,还必须在全流域范围内实行水资源共享,合理调配,做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,把经济效益在流域内进行宏观调控和重新分配。比如,下游地区要承担中上游地区生态林建设的部分费用等,实行谁受益谁补偿的政策。这样,上游地区可将部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,以弥补发展生态林所造成的经济损失。改变“君住黄河头,我住黄河尾,你在前面发大财,我在后面受穷罪”的不合理局面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